联系电话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如何在泰国做一档选秀综艺

发布时间:2024-10-23 22:08:46作者: aoa体育平台app下载

  腾讯视频海外业务负责人、《创造营亚洲》总制片人李凯晨将综艺视为一种更可持续的IP,背后是WeTV增长策略的变化,从以增长为第一要义,到强调健康投入产出比,追求更持续、健康的增长。「创系列」既是被国内市场充分验证过的成熟IP,也拥有更丰富且长线的商业化玩法。

  你需要一个在当地具有一定用户覆盖度的传播平台,需要对本地文化和内容审美有相对充分的理解,最好与当地团队合作过尽可能多的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你更能选出好的制作力量,以应对这档复杂节目中也许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为何需要在这一段时间点,做这样一档节目?无论是国产剧的向外输出,还是基于本地的自制内容,在现阶段,剧集仍然是中国长视频出海的主要内容载体。

  在选手和制作两个维度,即使在国内市场,「创系列」也代表着综艺制作的最高难度,泰国的经纪行业和综艺市场有能力承接这样一档节目吗?

  腾讯视频海外业务负责人、《创造营亚洲》总制片人李凯晨将综艺视为一种更可持续的IP,背后是WeTV增长策略的变化,从以增长为第一要义,到强调健康投入产出比,追求更持续、健康的增长。「创系列」既是被国内市场充分验证过的成熟IP,也拥有更丰富且长线的商业化玩法。

  尽管整体综艺工业化程度不及国内,但泰国综艺制作市场极高的市场化程度,给了他充分选择的空间,在其中选出最头部的团队合作。

  每天都有新情况在发生,有新问题是需要解决,李凯晨在此前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曾经用「最难的时候过去了」解释制作《创造营亚洲》的时间点,但他现在感慨:「我低估了这一个项目的难度,是和以前不一样的困难,但仍然很大。」

  在有限的预算和团队体量下,李凯晨和WeTV团队试图尽可能呈现最好的节目效果。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孩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舞台机会,李凯晨所关注的也不仅仅是一档综艺,以成团为目标,他期待从这档节目能走出「创系列」第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女团。

  在泰国录制,并以泰国为主要播出地,在节目筹划之初,《创造营亚洲》策划团队就确定了在亚洲范围内进行多国别选手选拔的方向。

  如何找到比较合适的选手成为制作团队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以具有相对成熟艺能水平的练习生为选手来源,经纪公司生态一直是「创系列」能够成立的行业前提。

  但这一点在泰国,包括整个泛东南亚地区都并不成立。「我们很多选手是个人参赛,有些即使有经纪公司,但不是做团的。」

  经纪公司背景的变化首先影响了初舞台的筹备。不同于国内大部分由经纪公司准备初舞台,来到《创造营亚洲》的很多选手在节目中是从零开始练习的,从节目编排到具体的唱跳练习,节目组都要提供更多帮助,「初舞台的工作量其实要比国内大很多。」

  除了泰国,《创造营亚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乃至印度等多个国家广泛选拔选手,也有来自日本、韩国的头部经纪公司下的成熟练习生团体参与,选手跨越十个国家。

  「我们想做一个真正的国际化节目,希望有更多的多元性。」李凯晨说,他几乎参与了每一场面试,当面对每一个选手,多元性是他最重要的考察标准,「我们会思考每个选手在节目能展现的东西,是不是和别人不一样,把这些具有不一样属性的选手选出来。」

  多国籍选手让节目录制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就达到了五六种。李凯晨和制作团队鼓励选手们在节目中多用母语交流,「母语是展现她们本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在选曲上,他们也尽可能多的覆盖不同国家的流行音乐,某一种意义上,节目也是对市场反应的一次集中测试,泰国的年轻人能否接受一个多语言国际女团。

  「本地电视台是我们的合作方,他们本来是有担心的,因为电视台从来就没播过外语占比这么高的节目,但从收视率来说,他们非常满意,特别是抓住了一大批在曼谷和城市地带的年轻受众。」

  复杂的语言组成,让翻译和字幕工作成倍增长,这还只是这一个项目中的冰山一角,「这一个项目的复杂程度一定不会比国内低。」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远小于国内同体量节目的制作团队。比如不同于国内动辄百人的后期团队,泰国的后期团队只有十多人。

  团队体量部分受限于泰国当地的综艺制作市场,在此之前,泰国综艺以演播室节目为主,制作的节目大多体量有限,在户外真人秀等复杂节目承制领域更是经验极少。

  同样紧迫的还有剪辑时间,拍摄和上线基本同频,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期节目都只留给剪辑团队不到一周时间进行后期。

  对制作团队体量的控制也出于成本考虑。将《创造营亚洲》视为WeTV可持续增长思路下的新尝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李凯晨衡量这一个项目成败的重要指标。

  面对一个和国内有较大差别的综艺市场,大部分的商业化想法仍在尝试摸索的过程中。比如,品牌投放在国内综艺市场已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和模式,但在泰国市场甚至尚无共识,《创造营亚洲》的主要品牌客户也大多是中国出海品牌。

  在相对不成熟的商业化土壤中,如果想实现正向营收,对成本的控制变得尤其重要。《创造营亚洲》从节目拍摄、后期再到具体的妆造团队,都来自泰国本地,既充分满足本地化需求,同时也有效节约成本。

  人手有限,反而倒推团队在拍摄等领域前置剪辑思路,而不是之后对海量素材进行筛选。不同于国内节目,每位导师都有一个独立机位,《创造营亚洲》在节目现场可使用的摄影设备和摇臂都有限,但通过前置拍摄等方式,一样能获得相对好的节目呈现。

  李凯晨和中国同事们同样身兼数职,除了作为主脑为泰国制作团队提供核心策划思路,他们还要随时填补节目中的职位空缺,产品部门的同事负责艺人统筹,而担任选管的则是WeTV的市场。

  农历春节前,节目组带所有选手一起去吃了海底捞,既是庆祝节目上线,也是提前庆祝春节。

  在训练和排练上严格要求,但在具体管理上,他希望能给选手们一些必要的喘息空间。「每隔几周,我们会有固定的时间允许选手们用手机,也会允许家长们来探班。」

  这其中有不同于国内的市场语境,《创造营亚洲》的大部分选手并非练习生,出道成团不是唯一的选择,节目也并非最后的机会。

  「但她们还是很渴望出道的,因为咱们提供的音乐制作和未来的成团运营,都是以中国和韩国标准去做的,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文化语境的多元带来更底层的故事碰撞。李凯晨特别提到了节目中的一位印度选手,「她是所有人里最努力的,因为印度本土几乎没可能提供这样的舞台。」另一个让他感到高兴的情况是,国别没有成为粉丝支持选手时考虑的核心因素。

  马来西亚选手Elyn是一个例子,第一轮淘汰阶段,她以第5名的排位成功晋级,她的粉丝里既有马来西亚人,但还有非常多其他几个国家的观众。

  第一次公演时,现场参与录制的观众中有90%以上都是泰国粉丝,其余国家粉丝不到10%,但在小组投票中,中国选手和马来西亚选手先后获得了小组MVP称号,「泰国的观众包容度是很高的。」

  这也是他们在节目之初希望达成的,「我们不希望让这一个节目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展现融合感,让每个国家的选手都被看到和喜欢。」